威尼斯官网王永祥教授团队与1929cc威尼斯儿童医学中心张马中主任医生合作,在镇痛药地佐辛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中最近取得重要突破,首次阐明地佐辛的镇痛活性是通过激动脊髓μ-阿片受体(MOR)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 (NRI)。此项研究成果以“Dezocine exhibits antihypersensitivity activities in neuropathy through spinal μ-opioid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ion”为题,近日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快速发布(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3137)。
近20年来,由于不正确的疼痛治疗理念,处方阿片类镇痛药滥用和非法使用在美国大幅度蔓延,约200万病人对处方阿片类镇痛药物成瘾,每年处方阿片类药物死亡病人从1999年8,000例增加到2014年18,000例。此“阿片类药物流行病 (Opioid Epidemic)”在美国产生了较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问题,给美国政府和医疗界带来高度恐慌和冲击。最近美国卫生部部长前所未有地直接给美国每个医生写信,要求大幅降低阿片类药物处方量。与此相反,中国由于处方阿片类药物而成瘾和死亡几乎未见报道。这归功于中国政府强烈打击制毒、贩毒和吸毒,及社会、法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主导的“疼痛用吗啡治疗会上瘾”的理念。同时,中国疼痛界采用较低成瘾的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地佐辛做出了显著贡献。
地佐辛是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活性高,较少有呼吸抑制、便秘、镇痛耐受和成瘾等不良反应。因此地佐辛作为首仿药(该药于1990年由当年的美国惠氏公司研发上市,但于2000年撤除市场)于200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广泛用于全麻诱导、术后镇痛和超前镇痛,并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和癌症疼痛。其2015年销售额超过30亿人民币,约为中国单品种药物销售前第5位,占据中国阿片类镇痛药物44%市场 (2016年),而吗啡仅占2%。但是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机制长期存在困惑甚至是错误的学术观点。在教科书、药物治疗指南及各种文献中,地佐辛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认为μ-阿片受体部分激动/拮抗作用以及与κ-阿片受体/δ-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其镇痛活性,并由此解释其具有较低的镇痛耐受性和成瘾性。
与此相反,王永祥教授团队采用疼痛动物模型、化学生物学和基因沉默等技术研究发现,地佐辛镇痛作用完全由MOR-NRI介导,即通过激动脊髓μ-阿片受体(占60%)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占40%),而不涉及其他药理学机制,包括激动脊髓κ-阿片受体或δ-阿片受体及抑制5-羟色胺重摄取。此外,抑制脊髓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被证明与地佐辛产生较少的镇痛耐受作用有关。有趣的是,美国9年前上市的他喷他多也通过MOR-NRI产生镇痛作用,公认是MOR-NRI这一新镇痛药类别的第一个上市药物。显然,上市已27年之久的地佐辛应是第一个MOR-NRI (first in class),尽管其镇痛作用机制刚刚被阐明。
王永祥教授团队对地佐辛镇痛作用机制的阐明,为地佐辛的重新分类、临床进一步广泛使用包括慢性疼痛和与吗啡联用,以及研发新型MOR-NRI药物及新剂型提供了突破性的生物学基础,为转化疼痛学增添了新的内容。